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因素,有些是遺傳或是天生的,例如有些人天生就缺乏活力,交感或副交感活性較低。

後天的因素有:
  • 營養因素: 缺乏omega-3以及過多的敗壞油脂,如反式脂肪及煎炸敗壞油脂。到目前為止,omega-3是極少數被證明可增進自律神經活性的天然活性之一。一旦缺乏,影響很大。成人每日omega-3的需要量,至少需要10公克,但是今日的飲食模式,往往吃不到0.1公克。
  • 不良的生活習慣。抽菸,酗酒,熬夜者,自律神經普遍失調。
  • 情緒壓力過大。多來自工作上,情感上的壓力及不順遂,是現代人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不可忽視的原因。
  • 缺乏運動。
  • 慢性食物過敏。因IgG食物抗體過高而引起的第三型延遲性過敏反應,形成抗原複合體,會誘發免疫細胞釋放自由基,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可抽血檢測高IgG抗體的食物,並停止食用過敏食物,有立自律神經失調緩和與逆轉。

十種快樂食物

十種快樂食物,色胺酸搞的鬼

1 深海魚


  全世界住在海邊的人都比較快樂,不只是因為大海讓人神清氣爽,還因為他們把魚當作主食,無論是芬蘭、英國、美國的研究都發現相同的結果。

  哈佛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與常用的抗憂鬱藥如碳酸鋰有類似作用,即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國內目前也在進行魚油對精神疾病療效的研究。

  
2 香蕉

  香蕉含有一種稱為生物鹼(alkaloid)的物質,生物鹼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超級來源,這些都可以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

3 葡萄柚

  葡萄柚有強烈的香味,可以淨化繁雜思緒、也可以醒神。

  葡萄柚裡高量的維生素C不僅可以維持紅血球的濃度,使身體有抵抗力,而且維生素C也可以抗壓。

  最重要的是,在製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時,維生素C是重要成分之一。

 4 全麥麵包

  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麻省理工學院的茱蒂絲.渥特曼博士就說:「有些人把麵食、點心這類食物當作一種可以吃的抗憂鬱劑。」

  但吃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蘇打餅乾,雖然效果慢一點,更合乎健康原則。

  更令人欣喜的是,近來發現微量礦物質硒能提振情緒,全穀類也富含硒。

  而且別忘了全麥麵包的嚼勁、口感,也是為它得分的因素之一。

5 菠菜

  卡通中大力水手吃了菠菜後會力大無窮,但你可知道吃了菠菜也會心情大好?

  醫學文獻一致指出,缺乏葉酸會導致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及早發性的失智等。

  麥克吉爾大學的研究發現,那些被控制無法攝取足夠葉酸的人,在5個月後,都出現無法入睡、健忘、焦慮等症狀,研究人員推論,缺乏葉酸,會導致腦中的血清素減少,導致憂鬱症。

  什麼是富含葉酸的食物?菠菜最多,幾乎所有的綠色蔬菜、水果也都有。

6 櫻桃

  鮮豔欲滴的櫻桃可以讓你放鬆心情。下次你經痛時,可以試試櫻桃,雖然櫻桃在台灣並不便宜,但研究人員說,櫻桃和阿斯匹靈一樣有效。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櫻桃中有一種叫做花青素(anthocyanin)的物質,可以降低發炎,密大的科學家們認為,吃20粒櫻桃比吃阿斯匹靈有效。

7 大蒜

  大蒜雖然會帶來不好的口氣,卻會帶來好心情。

  德國一項針對大蒜對膽固醇的功效研究,從病人回答的問卷發現,他們吃了大蒜製劑之後,感覺比較不疲倦、不焦慮、不容易發怒,研究人員萬萬沒想到,大蒜竟有這種特別的「副作用」。

8南瓜

  南瓜之所以和好心情有關,是因為它們富含維生素B6和鐵,這兩種營養素都能幫助身體所儲存的血糖,轉變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腦部唯一的燃料。

  南瓜派也被認為是菜單上「最聰明」的甜點。因為每吃一口南瓜派,就會同時攝取3種類胡蘿蔔素,這對預防心臟病、抗老化都十分有用。

 9 低脂牛奶

  看來媽媽老是說「多喝牛奶」是對的。

  紐約的西奈山醫藥中心研究發現,讓有經前症候群的婦女,吃了1000毫克的鈣片3個月之後,四分之三的人都比較不緊張、暴躁或焦慮。

  日常生活中,鈣的最佳來源是牛奶、優格和起司。幸運的是,低脂或脫脂的牛奶擁有最多的鈣。

10 雞肉

  英國心理學家班頓和庫克給受試者吃了100微克的硒之後,受試者普遍反應覺得精神很好、更為協調。美國農業部也發表過類似的報告。

引用來源: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New_Kitchen/menu/antipressure/happyea2.htm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吃出好睡眠的飲食原則

吃出好睡眠的飲食原則

減少刺激性的食物
咖啡的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所以喝咖啡一天不超過2杯,且避免在下午4點之後飲用。
每天飲酒不超過2杯,而且不要在上床前2小時內喝酒。酒精雖然可以稍稍幫助入睡,但會是睡眠結構變得片片斷斷,容易早醒,隔天反而覺得更加疲倦,所以用喝酒來治療失眠,其實是一種迷思。
晚餐不要吃太多,建議吃一些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避免半夜太飢餓而醒來。中午和晚上少吃會令人腹脹氣的產氣食物,並細嚼慢嚥,避免邊吃邊說話,吞入過多空氣。晚餐少吃太鹹、太辛辣的食物。不要過度節食或劇烈地改變飲食習慣。


 「一些常餓得醒過來,或是習慣在半夜起來尋覓食物的人,往往是一天中攝取熱量太低所致,」紐約聖路克醫院睡眠障礙中心的執行長蓋瑞.薩密特博士表示。

 如果你正在節食減肥,又常在半夜餓醒,不妨在晚餐中攝取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或是睡前吃一些低熱量的點心,能幫助改善睡眠中斷的情況。


 睡前2小時吃點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點心助眠,例如1份水果加上全麥餅乾,熱量控制在200~300卡之間。

 如果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對你不管用,不妨試一試老祖母的偏方,喝杯溫牛奶。因為奶製品含色胺酸,一種有助於睡眠的物質。可以搭配一些碳水化合物一起吃,乳製品搭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增加血液中,有助於睡眠的色胺酸濃度。所以如果睡前有點餓,想吃點宵夜,可試試一碗加了牛奶、優格、餅乾的麥片,或麵包。

 平日飲食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群、鈣及鎂。如果要服用補充劑,請事先詢問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


 「晚餐及睡前少吃富含酪胺(tyramine)的食物,像熱狗、培根、巧克力及乳酪等,」營養師張皇瑜說,因為酪胺會刺激正腎上腺素分泌,使大腦神經亢奮,令人活力十足,這下想睡也很難。

廣泛性焦慮症

◎什麼是廣泛性焦慮症呢?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科診斷準則,首先是核心症狀:常常對很多事情都容易感到過度擔心、這樣的擔心已經持續至少6個月。若再合併以下症狀要特別留心。


●每天生活都過得戰戰兢兢的。

●容易感到易怒或是不耐煩。

●不容易專心。

●睡不好。

●肌肉痠緊。

●容易感到疲倦。

如果您有以上至少3個症狀,這些症狀也已嚴重到足以影響您的生活,再排除其他生理原因或是其他精神科診斷,您就已符合廣泛焦慮症的診斷。

門診裡很常見以失眠為主要問題來就醫的民眾,經過評估之後,其實就是廣泛性焦慮症的患者。
治療方面還是針對廣泛性焦慮症治療,每天過的輕鬆了,睡眠障礙的問題自然就會改善。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Rice Bran Oil(Gamma-oryzanol)米糠油

臨床應用


1)自律神經失調(Autonomic imbalance)


2)停經後更年期 (Postmenopausal syndrome)


3)慢性倦怠癥候群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4)壓力性胃潰瘍(Stress ulcer)


5)卵巢功能低下(Hypoovarianism)


6)頸椎受傷(Cervical injury)


7)神經官能症(Neurosis)


概論(一)

穀維素是一種自然界存在的物質,係屬米糠油的成份之一,它是被記載為抗氧化劑,而且證實對於腸粘膜滲漏現象具有支持保護的效應,包括大腸躁動症以及胃腸粘膜潰痬等,在穀維素中有好幾種成份,其中有阿魏酸酯化物質(ferulic acid esters of triterpenoid compound)以及植物固醇(phytosterol),這二大類物質對於腸道健康最引起醫界研究之重視。穀維素支持保護腸道粘膜的功效有三:第一,自由基清除的活性,第二,金屬螯合的活性,第三自由律神經系統主導的胃酸分泌正常化。



概論(二)

穀維素γ-oryzanol是一種促進生長的物質,它存在於穀類,並且可以從米糠中提煉出來。它最早是被當作賽馬場馬駒餵食的食物添加劑,可以增加更多結實的肌肉。到了1960年早期它就被發現應用在停經之後更年期之症狀。例如臉部潮紅等十分有效,它主要作用會增進腦下垂體的功能,而且會促進下視丘腦內啡(Endorphine)的釋出。



概論(三)

某篇臨床研究發現八位停經後婦女及十三位卵巢切除病患每天服用300亳克穀維素,長達38天,結果有三分之二患者更年期症狀減輕一半以上。另篇醫學研究發現每天服用300毫克穀維素,結果有85%的病患症狀改善。



概論(四)

雖然穀維素近三十年來被定位為調節自律神經失調的健康食品,但是近年來醫界對於它會影響到血脂的新陳代謝深感興趣。1982年日本Ishihara教授針對四十位更年期婦女給予每日穀維素300毫克的劑量,長達4~8週,發現八成五的患者完全復原,而且穀維素可以有效地降低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更年期患者血中過氧化脂質(Lipid peroxides)的濃度原本就比較高,穀維素可以明顯地使該項指標恢復正常。



概論(五)

穀維素是一種抗氧化劑,應用在皮膚科而言,它具有皮膚抗老化功效,還具有吸收紫外線的作用,所以它可以作為美白劑或防曬乳霜,主要是因為它內部成份含有阿魏酸(Ferulic acid)。與維他命E相比較,穀維素是一種更強而有力的抗氧化劑,而且抗熱性更高,兩者若能當作健康食用合併一起使用,更可增強彼此的抗氧化作用。每日服用200毫克的穀維素還可保護腸胃道粘膜,1985開始日本醫界把它用來治療腸道滲漏癥候群之患者。也有部份消化道醫學專家把它應用在其他之腸胃道疾病包括各種胃炎所引起的噁心、嘔吐、腹脹、胃痛、灼熱感等等。



劑型

1)穀維素:合併維他命E



2)穀維素合併串狀酵母菌(torula dried yeast )提煉之RNA核酸(後者是天然的大腦皮質神經元修補之營養素) …56毫克γ-oryzanol+25毫克RNA核酸。



劑量

◆每日200~300毫克


◆副作用:十分安全,幾乎沒有副作用。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身體不適症狀出現 小心罹患憂鬱症

一般民眾可能認為憂鬱症就是心情不好,但醫師指出,它同時也伴隨有睡眠及食慾改變、體力變差、反應遲鈍等。因此,提醒如果身體出現這些不適症狀,最好儘速就醫,否則延誤2年以上,治療效果會變差,腦部也將受損,出現記憶力減退。


林口長庚醫院追蹤135位憂鬱症病患,在接受治療後6個月及2年的情況發現,在治療前,身體不適比焦慮的情緒,更能預測患者的改善情況,而且,身體不適症狀和憂鬱症狀嚴重程度成正比,顯示身體出現異常不容輕忽。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洪錦益醫師指出,憂鬱症有部分的成因是和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調有關,因此,發作時會同時出現情緒與多種身體不適症狀。洪錦益說:『(原音)最常見的就像是失眠、疲累、還有像頭暈、頭痛、胸悶、肩頸酸痛、全身不舒服等這些症狀。』

洪錦益指出,研究顯示憂鬱症拖愈久,愈對腦部造成傷害,會出現腦部萎縮、記憶力減退,而如果時間超過2年以上,治療效果就不好,因此,提醒儘速治療。而由於某些抗憂鬱藥可以同時改善情緒和身體症狀,因此,必須規則治療用藥,別貿然自行停藥。此外,他也建議適當運動可以改善情緒與身體症狀。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睡得飽,不如睡得巧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報導】很多人被失眠所困擾,不過英國知名作家提出幾點建議,讓想要擁有較佳睡眠品質的民眾,透過簡單的習慣,讓輕鬆擁有好的睡眠品質不再是遙遠夢想。

英國衛生單位在2008年到2009年間,為了改善英國民眾睡眠困擾,花費共3600萬英鎊,幅度較前年增加20%,顯示英國人深受睡眠問題困擾。


英國作家芮拉凱在新書《Tired But Wired》中提到,民眾為了改善睡眠品質,以為睡足7~8小時便是好睡眠,不過,她認為有品質的睡眠遠比睡足時間更重要,因此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芮拉凱建議應養成吃早餐的習慣,她說,「一旦身體得到訊息後,身體自然知道每次起床後便得到食上的滿足。」

另外,她則建議每人應從自己的作息慢慢調整自己需要的睡眠時間,比如說從一開始4小時,慢慢增加到8小時,一天當中也可以打瞌睡,因為身體可以得到恢復而繼續奮戰。

身兼睡眠輔導專家的芮拉凱曾輔導過許多尋求協助的42歲到49歲的民眾,她表示,每個人適時地做夢,而且不要排斥做夢,可提升生活品質。

至於睡眠環境,因為人類本能會對周遭環境需要有安全感,因此她認為有些人喜歡聽著電扇運轉的聲音才能入睡是正常的,因為透過這些事情,可以傳達大腦所需要的安全感,而這些習慣則因人而異。


最後她建議適時地運動,運動可以調整身體體力及腦力的透支,並可以製造舒緩情緒的腦內啡,幫助身體形成褪黑激素,讓人體經過一天忙碌後,身體自然就會想入睡,以便得到休息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喉嚨卡卡的 慢性咽喉炎引起

自由時報

門診中,常可以聽到患者抱怨:「喉嚨總是覺得有痰,卡卡的,有異物感,在需要常講話的社交場合,一直清痰,覺得很尷尬,而且吃了很久的感冒藥也治不好。」這種情形很可能就是患了慢性咽喉炎,類似中醫所謂的「梅核氣」。顧名思義就是喉頭好像有一顆「梅核」哽住,吐不出,也嚥不下。



慢性咽喉炎之所以不易治癒,是因為它不是一般的感冒,而與長期不當的飲食生活習慣、不良的空氣品質,或過度使用聲帶有關。例如嗜食肥甘辛辣、抽菸、飲酒、經常熬夜或是睡眠不足,壓力過大、疲勞過度,因而造成免疫力低下,或是自律神經失調,使得咽喉局部的自律神經對於環境刺激物產生過度反應而引起。


此外,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也會引起長期的鼻涕倒流,或是胃酸逆流,造成咽部反覆發炎,也都是慢性咽喉炎常見的原因。

一夜好眠 教你撇步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05/31 04:11 文/劉玲君



在台灣,根據調查,超過1/4的台灣民眾感到睡眠不足。另一個統計數字則顯示,有將近8成的民眾,曾經有過睡眠困擾。



睡不飽、睡不好、醒來後還是感覺滿身疲累。你是不是也面臨同樣的睡眠煩惱?


其實,只要你花點功夫,就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睡眠品質,找出自己喜歡的方法嘗試看看吧!


◎吃的好睡的好

●維持健康飲食,採高纖、低脂,多吃水果蔬菜。


●避免抽菸酗酒,酒精雖有利尿效果,但限制一天一、兩小杯酒,睡前3小時不要飲酒。且應限制咖啡因攝取,建議下午5、6點後不要喝咖啡。


◎規律運動—每週3次以上

●健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都可以,但是不要接近就寢時間。


●規律運動可制約身體的睡眠時間與清醒時間,保持生理循環同步化。


◎為你的床重新定位—睡覺親密空間


●檢查看看,你的床墊是否提供了舒服的支撐?醒來時,會不會感到背痛?找一張自己喜歡並合適的床。


●床只能做睡眠跟性兩種活動。


●上床後20至30分鐘,還是無法入睡,就起床做放鬆心情的事。


◎提供睡前舒壓的管道


●睡前15至20分鐘可以放鬆一下白天的身心壓力,例如瑜伽或柔軟操、聽聽輕音樂。


●泡個熱水澡,若沒時間,淋浴後再加足浴。


(作者為台中市保健安睡眠醫學檢查中心、泰安醫院睡眠個管師)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睡前打掃30分」 解決入眠睡好覺

新聞來源: TVBS 2010/05/24 陳詩璧

現代人壓力大,常常反應在睡眠品質上,出現睡不好的狀況!像是打呼、磨牙或是不定時的翻轉,幾乎每個人都會出現,而透過睡眠紀錄,可以觀察改善,心理醫師建議先從睡前焦慮著手,在睡前1小時用間進式的肌肉放鬆、腹式呼吸法,或是簡單的清掃動作,也有改善效果。
睡眠實驗室助理:「這是胸帶!」

扣上儀器,檢測睡眠品質,不只胸、腰和腳部,包括頭和手,幾乎全身都要貼上感應器,語音確認儀器正常,接著實際測試。睡眠實驗室助理:「小姐請持續呼吸,好,請你用嘴巴吸氣。」

睡得好不好,透過電腦就能看得出來,像是這一條橘色的,是顯示有沒有打呼,最底下這兩條綠色和深綠色,記錄腳部動作,連結監視器,同步記錄睡覺左翻右轉所有過程。睡眠實驗室助理:「打呼就很明顯是一塊一塊的。」

根據統計,民眾睡不好的比例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其中包括睡前看電視,喝茶、可樂和上網等等,想要改善心理師有方法。睡眠中心心理師詹雅雯:「就是做一些比較輕緩和的家事,像是我有跟他說,就是晾衣服或是整理抽屜,他就覺得整理整理,想睡覺的感覺就來了。」


整理抽屜也能幫助睡眠,心理師解釋透過規律的動作,和舒緩的方式,像是腹式呼吸法。睡眠放鬆影片心理師:「更用力,更用力,很好,請慢慢的放鬆開來。」

或是簡單伸展操等等,在睡前1個小時,開始讓大腦放鬆,換句話說和電腦一樣,一一關掉程式,先從睡前焦慮著手改善,就能睡好覺。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老人失智症

失智症指的是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在老年期發生漸進性的智能退化,這種漸進性的智能喪失,足以妨害病患的社會及職業功能,並危及其日常生活自我照顧能力,這樣的強況我們稱做老年失智症。

失智症的流行率,國內大規模且較嚴謹的研究結果在3-5%左右。如以各年齡層來看其流行率,每隔五歲其流行率相差一倍。

老年失智症中以阿茲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 AD)佔最大比例,約占60%。

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有:
  • 年齡越高發生率越高。
  • 家族中有人有阿茲海默症的病史。
  • 高血壓,特別是收縮壓高於160mmHg的老年人,增加罹患AD的危險性。
  • 有腦傷病史,特別有伴隨意識喪失者。
  • 有唐氏症病史的人活到30-40歲不可避免的會發生AD。
  • 憂鬱症。
AD的臨床表現:
  • AD的主要症狀為認知功能障礙及智能退化,包括有記憶力,抽象思考能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能力之障礙及人格的改變,有些患者會出現精神行為障礙症狀。
  • 記憶力障礙事失智症最早出現的症狀,在較輕度的失智症發生時,僅有立即記憶及最近記憶之損傷,但是遠程記憶還保持正常,讓家人誤認記憶力還好,失去警覺心。
  • 抽象思考障礙: 一些抽象思考的句子,無法做解釋,對兩件有關聯的字或事物,也無法分別他們的異同點。
  • 判斷力喪失: 亂投資做生意,亂拿商店的東西而不考慮後果。
  • 定向力障礙: 最早開始是對時間,特別是日期,以後對於地點也搞不清楚,病患常迷路,到最後離家人都不認得。
  • 計算能力缺失: 病患如為家庭主婦,則買菜常給錯或找錯錢。
  • 人格的改變: 疑心或疏離。
近的記不住,舊的一直講。
躺著睡不著,坐著打瞌睡。
到處漫遊走,出門就迷路。
東西一不見,直覺被偷走。
問話重複說,行為反覆做。
情緒欠穩定,憂鬱最早現。
當面對質問,謾罵攻擊出。

如果您家中的老人出現上述的症狀,建議您可與老人精神科醫師討論及早治療。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女人找到me time的10個方法!

2010/05 康健雜誌 138期

美國心理學會(APA)調查發現,譬如面對失業與裁員風潮,女性焦慮的比例平均比男性高出25%。造成女性壓力過大最主要的癥結,「認為必須對周圍許多人負責任」,而且這些受訪女性大都自認沒有足夠的能力應付這些壓力。



有一個鼓吹維持平衡生活的網站「反制競爭激烈」(Rat Race Rebellion)曾經詢問女性網友,「為什麼總是做了過多的承諾」、「為什麼不能拒絕提供好處給別人」,排名首要的理由是「我不希望傷害別人的感覺」、「別人可能會對我生氣」;排名第二的是「他們表現出對我的信任,使我不能丟下不管」。


壓力管理專家露絲賴德蕾(Deborah Roth Ledley)觀察,女性常說「我這樣做會忽略小孩」、「如果我不在,情況會四分五裂」;但真相是,當妳暫停、放下並且抽離,妳會發現「即使少了妳,世界照常運轉,每個人依舊活得很好」。


壓力過大,容易危害健康。主持德州大學「大腦健康中心」的查普曼(Sandra Chapman)教授指出,壓力會導致體內分泌可體松,造成體重上升與心臟疾病;此外,壓力也會演變為失智,「可體松這種毒素對腦部特別具有殺傷力,會讓人記憶力衰退與注意力減低,」查普曼警告。


 一旦發現自己身陷重重壓力之中,實在很想掙脫,這時候絕不是把更多的事情塞進每天忙碌的行程表,而是需要拿出一些「壯士斷腕」的勇氣,找出暫時停止、斷絕外務的「獨處時間」(Me Time),好好沈澱與照顧疲憊的身心,才能頭腦清楚地決定接下來該怎麼走。

 專家提出女性找到Me Time的10個方法:

1.留一點空檔給自己


可從日常生活做起。譬如,每天晚上關掉手機,即使20分鐘也好;有些電話和電子郵件不必急著馬上回覆。「沒有道理妳不能擁有自己的時間,不管妳手邊的事有多麼重要,甚至照顧生病的家人,妳都需要時間再充電,」專家異口同聲指出。

檢視妳的時間表,留出一些空檔安排自己想做的事,並讓家人知道這些時間妳是保留給自己。家人需要的是保持最佳狀態、活力十足的妳,而不是滿面倦容、毫無生機的老媽子。
美國在2000年曾經發表了一份頗具指標性的研究報告「問問孩子(Ask The Children)」,發現一個極有趣的現象,許多父母因無法多撥出時間陪孩子,普遍心懷內疚,但當研究人員詢問1000名兒童「最期許父母的一件事」,答案竟然不是多陪陪他們,而是希望父母「不要那麼累」、「減少壓力」。
2.放棄罪惡感

當妳想花點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難免會有人批評妳「自私自利」,不管是嫉妒還是惡意攻擊,忽視負面的話,不必理會他們,更不要放在心上,妳該對自己以及愛妳的人負責,而不是對其他阿里不搭、不相干的人負責。
3.找到啦啦隊

當妳決定採取行動改變,妳的伴侶、家人不光是站在場邊觀看而已,妳需要他們的贊成票,變成妳的啦啦隊,甚至於和妳一起行動的夥伴。妳要讓他們了解,因為妳的改變,收穫不只是影響妳,對每個家庭成員都有「好處」,利己利人。當他們發現妳變得更開心、更有耐心、更有能量,一定樂見於「妳懂得把自己照顧好」。

 4.學習說「不」

 很多女性很難開口拒絕別人,但妳答應得愈多,給得愈多,別人反而愈不把妳當成一回事,甚至對妳予取予求、任意使喚。當別人要求妳「做這、做那」,不必有求必應,你可以改口說「已經安排了別的事」。
 5.不要求完美
 沒有人是萬能的,認清自己的極限,不必搾乾全部的能量,想做一百分媽媽只會讓妳更了無生趣。有些事實在沒興趣或超過負荷,譬如燒飯洗衣、教小孩功課,乾脆假手他人代勞,或分配給家人輪流負責。少做這些事並不會讓妳變成「壞媽媽」,況且,妳的功能不是做家裡的「傭人」,而是當家人的「精神守護者」。
 台灣知名的認知神經學者、中央大學教授洪蘭,一年到頭演講邀約無數,她也寫書、教學、做研究,還要為人妻、母、媳婦、女兒....。有人好奇她究竟是有什麼法寶,可以身兼多職,她坦然回說,因為她放掉很不會做家事的這一塊。有一位朋友在過年時突然造訪,把她的家逛了一圈之後,忍不住說道:「妳家真的很髒!」洪蘭一點也不為意,反而常當成笑話轉述。

6.不把孩子當「空桶」


孩子不是空無一物的容器,父母沒有責任要把他們全部填滿,而應把孩子視為單獨的個體,並非大人的附屬品,讓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

成長急不來,要給孩子留白的時間咀嚼、反省、消化、吸收,而不是硬強塞給他們「妳自認為好的」。左一個「我這樣是為你好」,右一個「你不這樣會吃虧」,只是蒙蔽他自我判斷的能力。

《玻璃城堡》作者沃爾斯的母親擁有教師資格,卻醉心於繪畫創作,完全不干涉操心小孩;不在乎他們上學有沒有遲到、功課有沒有做完;也不會因為孩子玩泥巴弄得全身髒兮兮或跌倒受傷而大驚小怪;小孩哭了不理不睬,理由是「不讓負面的行為受到正面的強化」。
沃爾斯在《玻璃城堡》中回憶,「順其自然」是母親最重要的信念之一,即使帶著子女餐風露宿,也不以為意。她的母親總是說,「小時候吃點苦很好,可以令身體和靈魂對痛苦免疫。」

7.用減法教育

很多小孩的行程表不輸給企業大老闆,才藝課、補習班,從早到晚四處趕場,弄得大人、小孩叫苦連天。不如減少孩子在外到處奔波,而把這些時間拿來做親子溝通,共同做一些有趣的事,散步、打球、聊天、看電影

 換一個角度想,每個孩子都學鋼琴、電腦、畫畫、作文,努力想要讓他們樣樣不輸人,結果大家會的東西都一樣,反而變得平庸化,喪失原本的自我特質。

 所謂的減法教育,意思是指放心、放下,但不放棄。放下對孩子成績名次的要求,放心讓他按照自己的速度去決定快慢,不放棄他自有能力找到未來的方向。讓孩子回到原點,放了他一馬,也等於放了妳自己一馬。

8.儘早學會做「甩手父母」


如果不想養出「不孝」的子女很簡單,就是不要把自己變成「孝子」、「孝女」。凡是屬於孩子的事,狠心交由他們自己去跌撞摸索,不必事事張羅代勞,也不必急著去幫他們一把。24小時隨侍在側的母親,孩子不是把妳當成用過即丟的衛生紙,就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寵物,或者黏身不放、令人厭煩的乞丐。
女作家郜瑩以過來人身份分享經驗,「妳的價值不是保姆,也不是銀行提款機。」當孩子愈來愈大,母親要逐漸退居為備胎,做一盞提供照明的燈,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選擇要走的路。

9.請配偶幫忙

妳不是家裡的「唯一」,妳的另一半或許常常被妳忽略,他們也能發揮功能,但妳包攬了全部大小事,使他們缺乏表現的機會。
太太總是把另一半當成教養殺手,認為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妳要尊重配偶管教的風格,而不是依照妳的方式,而且請另一半代勞也可以增進父親與孩子的親子互動,孩子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



10.看到「自己」的存在

每天至少做一件讓自己快樂並且跟別人無關的事,純粹只為取悅自己。女性常常只看到別人的「需要」,並當成是自己的「需要」,陷在做「好女人」的魔咒裡,長時間把精力放在孩子和家人身上,結果卻變成沒有自處能力,即使把時間空出來,卻不知道該做什麼。

 謝文宜提醒女性朋友,不妨回頭檢視過去的「未竟之志」,畫畫、旅行、學習樂器,或者簡單如泡澡、按摩、散步、開車兜風....,一件一件去嘗試。把未竟之志當成線索,讓妳重新回味擅長什麼,找出優點。 只要花一點點心思,總會發現喜歡做的事。

 謝文宜從旁觀察,很多女性一旦有機會重溫舊夢,往往眼角濕潤,心有所感,「那個當年心懷浪漫夢想的女孩又復活了!」

什麼是躁鬱症?

躁鬱症一詞由字面來看,就是由躁期及鬱期所組成,正式名稱應為「雙極型情感性精神病」(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一般人口中所說的躁鬱症,常常是指焦慮症,所以還是需要找精神科醫師作確定診斷。躁症發作時,病人會感覺自己有很多活動力精力、理想及衝勁,想做很多事情,甚至徹夜未眠還是精神很好;而鬱症發作時,情緒低落,甚至有自殺的想法。躁鬱症嚴重的是躁鬱症會有週而復始、一再侵襲的情形發生。



躁症症狀需連續出現七天以上,才能稱作一次躁症發作。若只有一、兩天出現疑似躁症症狀,只能說是出現疑似躁症症狀,但並非躁鬱症。躁鬱症的特點是患者的生活作息嚴重被打亂,甚至對他人造成妨礙,但當發作週期緩解時,又恢復正常功能,和一般人一樣。

躁鬱症的種類


躁鬱症可分為兩型,第一型以躁症為主,鬱症可能接著發生,之後躁鬱週而復始發作;而第二型是出現躁症後,終其一生只出現鬱期。如果要與憂鬱症做類別上的區辨,相對於躁鬱症為「雙極型」的情感性疾病,憂鬱症則是「單極型」情感性疾病,病人終其一生只出現鬱期,從未有躁期出現。



躁鬱症的盛行率:


根據統計,躁鬱症的發生率為千分之三,以此換算推估,台灣約有六萬九千人患有躁鬱症。一般而言,躁鬱症第一次發作時間約在十五到二十五歲間,發病較早者,與家族病史的相關程度較高。



躁鬱症的症狀



躁期發作時,可能出現症狀包含:

1.情緒容易波動或是易怒。

2.睡眠需求減少。

3.不能克制地多話。

4.意念飛躍。

5.注意力分散。

6.誇張的膨脹自信心

7.增加目的取向的活動(如:性活動、政治活動、宗教活動等)或精神激躁不安。

8.過分參與極可能帶來痛苦後果的娛人活動(如:瘋狂採購、魯莽駕駛等)。



  其中症狀1是必要條件,其他症狀只要出現至少三個,且連續發生達一周以上,就是罹患躁鬱症。



鬱期發作時,可能包含下列症狀:



1.情緒低落。

2.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

3.胃口改變。

4.睡眠習慣改變。

5.動作遲緩或因不安活動量增加。

6.疲倦或失去活力。

7.無價值感或過強的罪惡感。

8.無法有效思考、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

9.自殺的念頭。有計畫或行為出現。



  其中症狀1、 2必須至少含有其中一項,並至少需再出現四種症狀,同時持續達兩周以上,才能說是罹患鬱症。躁期發作通常起病突然,首次發病若不加治療,平均約會持續三至六個月。但時間長短因人不同,鬱期則可能長達六至九個月。醫學上已發現每次的再發作(包括躁期及鬱期),無論嚴重程度或時間,均會比前一次更嚴重且期間更長,一般而言,躁鬱症再發作的機率約為六成。



為甚麼會得到躁鬱症?



醫學上已發現躁鬱症與人類腦部情緒中樞的神經傳導失控有關。而現有的研究發現:

1.生物學:若神經內分泌,如腎上腺、甲狀腺及生長激素等異常,即有可能造成躁鬱症產生。
2.遺傳學:研究發現躁鬱症受遺傳因素所影響很大,但這並不表示患者的子女一定會罹病,除體質因素外,個人的年齡、成長的環境、適應能力及環境壓力等因素,都與是否發病相關,因此,可由心理及環境兩方面著手,以減少得病的機會。
3.心理社會學:罹患躁鬱症也與早期發展經驗(父母失和、離異或死亡造成愛的剝奪、或兒童虐待等)、性格特點、(如神經質、要求完美)和環境因素(如最近生活壓力、或缺乏社會支持等)有關。

心理健康 DIY

壓力、焦慮、擔心或害怕這些都是大家常可以經驗到的感覺,有時這些感覺會令人難以處理。例如,失去心愛的人、人際關係惡化、失戀、被人欺侮、失去工作、受到性騷擾、在工作上遭受到不平等待遇、因心理健康問題而被人歧視。或者,只是因為你太年輕、太老或僅是因為你與別人不同,而被人忽視。因此,以下將介紹給您一些DIY小方法,協助您處理這些感覺,保持心理健康。


放鬆自己

每天留一點時間給自己,並做一些有助於放鬆身心的事情。例如閱讀、聽音樂、禱告、冥想,或其他任何能幫助你鬆弛的活動。


從事運動保持活力

定期運動可以增加你的能量,也確實能夠幫助你度過憂鬱和焦慮的難關。因此,去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不論是打球、游泳、散步、跳舞,或騎室內腳踏車都可以。


有心事就找人說出來

我們偶爾會因為問題煩心而感覺孤獨和透不過氣來,這時候與人分享你的感覺是有幫助的。若你身邊沒有人可以談心事,你可以打電話求助心理健康諮詢專線。


參與團體活動

多走出去認識新朋友,並將自己投入團體活動中。參與團體活動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更可以幫助他人。


與朋友保持聯繫

其實你不需要故作堅強而獨自掙扎,朋友很重要,特別是在遭逢生活低潮時,與他們聯絡吧!


尋求協助

我們經常會面臨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求助於別人雖然有時難以啟齒,但請求協助確實是明智而有益的決定。你可以從家人、朋友、醫師、護士、社團、宗教團體,或諮詢專線等處,得到你所需要的協助。


學習新技巧

不論是為了娛樂、交友或增進工作機會,學習新技巧將有助於提昇你的自信。


從事創意活動

當你處於焦慮或低潮時,做一些需要創意的活動,如繪畫、寫作、拉坏、烹飪、園藝、音樂或做實驗等等,將有助於改善自己的情緒,並且增進自信心。


接受你自己

因為不同的信念、背景、文化、宗教、性別與生活經驗,而使每個人形成獨特的自己。因此,包括你自己在內的每個人,都是值得令人尊重的。


為自己保留彈性空間

生活不容易,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遇到困難時,不要逼迫自己,你可以放慢腳步,一次只做一件事。甚至有時你可以允許自己休息一下,什麼事都不做。


喝酒要適量

藉酒澆愁以逃避問題,只會使問題更加惡化。飲酒適量即可,需注意不可過量。若你擔心喝酒會影響健康,請向醫師諮詢。



內容翻譯自:Health Education Authory (1999). Positive steps.

師範大學心理輔導系林家興教授、台北護理學院學生輔導中心李曉燕老師聯合翻譯

過動症的治療

小孩有過動症,該怎麼辦?


  一般而言,治療包含五大類:(一)藥物治療、(二)行為管理、(三)認知行為治療、(四)親職訓練、(五)感覺統合訓練,另外,常需配合課業輔導及日常生活活動的安排。

一、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ADHD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特別是在學齡兒童本身症狀已嚴重妨礙到學習、人際關係及人格發展時,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地幫助這些兒童。學齡前兒童因環境要求較少,除非症狀特別嚴重,並不一定用到藥物治療。一些中樞神經興奮劑如methylphenidate(Ritalin:譯做”利他能”),detroamphetamine(Dexedrine;譯做”右旋安非他命”),pemoline(Cylert; 譯做”塞樂特”)對過動症的症狀有治療的效果,其中約有70%~80%的病童可因服用Ritalin而症狀獲得改善。Ritalin為一種短效性的藥物,半生期約1~2小時,服藥的目的主要使孩童在學校時能夠靜下來專心念書、不要因此而減少了學習的機會。其副作用很少,若發生也大多是輕度的頭痛、腸胃不舒服、胃口降低、噁心、體重減輕及失眠。這些中樞神經興奮劑屬於症狀治療,需長期服用。

  考慮藥物本身可能降低食慾,影響成長,因此在臨床上會採用「藥物假期」方式,在週末或寒暑假期,不需上課學習時,暫停使用,讓胃口恢復,生長迅速趕上,而不會有生長遲滯情形發生。藥物大多在早上、中午服用,以免影響夜間睡眠。雖然這些藥物為中樞神經興奮劑,但並不會有上癮症狀產生,父母不需太擔心,另外某些抗憂鬱劑對有些過動兒也有療效。但鎮定劑本身只能使患者較嗜睡,活動量減低,對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幫助,臨床上較少使用。

  台灣多數家長或老師經常排斥用藥,排斥的理由可能是藥物有副作用、藥物僅控制症狀而無法根治疾病或是藥效沒有立即顯現。然而,排斥用藥的老師與家長們,可能需要衡量當過動兒不服用藥物時,在生活、學習或社會互動的適應上遭遇長期的失敗與挫折經驗對孩子所造成的心理傷害,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或彌補。許多過動症學生之過動問題已嚴重到無法在學校正常作息,甚至對其他同學造成傷害、而導致全班師生排斥,如此嚴重的情況,家長仍堅持拒絕用藥,甚至家長對孩子的問題已經束手無策,卻仍不願考慮用藥。因此,台大邱彥南(民87)醫師建議採用「藥物輔助治療」一詞取代「藥物治療」之說法,讓父母或老師瞭解藥物對患者真正的功用,雖然無法根治疾病,又有副作用,但如果因有效的藥物服用計畫,而讓孩子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上,可以與同儕一樣獲得成功的經驗與讚美的機會,即使藥物無法根治孩子的症狀,這些效果可能足以讓一個孩子由自我放棄,進步到有信心願意接受訓練與控制之目標。然而,家長經常忽略了孩子該用藥而未用藥所造成的心理上之副作用,這些負面影響往往是持續一輩子的,較之藥物短期的生理副作用而言,更是得不償失。
  對於過度依賴藥物的老師與家長們,要注意藥效期間是孩子學習其他有效方法或接受教導的最佳時間,千萬不要只依賴藥物而忽略經營其他方法,例如:幫助孩子建立信心,讓孩子知道他也有好的行為或成就,或是訓練孩子控制自己的方法;在學校,老師也可以利用此期間進行補救教學或是訓練孩子有效的學習策略,甚至製造機會讓學生給其他同儕有正向的印象,例如:是當地參與班級活動、適當地分擔班級任務、或是表現才能等。當然,如果孩子可以不必用藥也能夠控制行為的時候,就不需要用藥了。

二、行為管理
  有些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控制力薄弱,講道理或希望講ㄧ次就改十次的方法是很難達到效果的,只有讓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經驗行為的後果,他才會選擇什麼行為該繼續或該停止。
1.具體列出問題行為

  首先,父母或老師必須先靜下來好好回想、仔細觀察整理寫下孩子的特性為何?是衝動?活動量過多?還是注意力不集中?是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障礙?生活習慣不良?還是對刺激太過敏感?因為這些特性使得孩子在日常生活裡造成哪些不良行為?
  列出問題行為時,儘量不要用含糊籠統的形容詞,最好確實紀錄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次數、情況。列出這些不良行為使得孩子在環境適應上有哪些障礙?帶給家庭或學校的影響及壓力為何?父母或老師在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通常都有什麼反應?其實,孩子有許多行為是為了逃避責罵或得到注意等好處才產生的。
2.列出問題處理的先後順序
  在許多問題中,選出對目前生活影響最大、最容易辦到的行為來處理,避免把所有問題一把抓,過多問題同時處理,有時不但無法得到好效果,反而徒增雙方的挫折感。

3.採用適合的行為管理策略
  行為管理的目的在希望藉由孩子重複體驗行為的後果,選擇保存好習慣,停止不良行為。可採用的方法有:


(1).「關注」與「忽略」技巧交互使用

  在一般的情形下,都是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老師或父母會特別注意他們,對於好的行為出現時,反而放心、少去注意。在不知不覺中,間接鼓勵孩子利用一些不良行為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老師或父母可以採取的方式為: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儘可能不去注意或滿足他的要求,甚至轉而注意其他孩子或學生。當孩子出現好行為時,則適度地注意及給予鼓勵讚美。


(2).運用暫時隔離法或其他溫和的處罰方式減少問題行為發生的機率。

  當孩子表現不良行為時,需讓孩子為自己的不良行為付出代價。例如:減少遊戲時間、暫時隔離等。譬如出現學生抓人頭髮行為時,要隔離五分鐘。剛開始施行時,為避免因太過頻繁的處罰,造成孩子挫折感或不合作,可以在一開始犯錯的時候,可先給孩子改正的機會,可用計數的方式,如以堅定的語氣大聲唸「我從一數到十,如果不放手,馬上站到牆邊五分鐘。一、二、三….」。當孩子一有修正行為時,馬上停止計數。


(3).利用記分制度,做系統性的矯正
  可視年齡不同,採用不同的方式。首先,父母或老師可以先列出兩張表。一張說明希望孩子每天、每星期需要做到的工作或責任。但最好每天不要超過五項,視孩子年齡酌情增減。一張紀錄老師或父母認為孩子每天、每星期、或長時間以來最希望得到的獎勵是什麼。對一個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可用圓圈圈或卡通貼紙來代表,較大的孩子可用分數或正字來計數。沒做到可考慮扣相同分數。當分數累積到一定時,給予他們希望的獎勵。獎勵可事先訂立,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一種特權,視孩子個性、年齡而做調整。注意剛開始做時,這種累積分數不要要求太多,否則父母或老師與孩子都沒有成就感,常會提早放棄而功虧一簣。當做得特別好的時候,也可給予特別加分做鼓勵。視孩子的年齡,可酌情利用訂立行為契約的方式來促進執行計分制度的效力。

(4).聯合陣線、態度一致
  執行這些行為療法時,最重要的是老師與家長的態度要一致。事先經過討論與決議,認清行為的嚴重性,共同商討對策,共同執行。若有人嚴格有人放鬆,效果多不彰。

(5).將行為療法擴展到其他場合
 當這些行為矯正有進步後,可逐步將場所擴展到家庭、學校以外常發生這些問題行為的公共場所。以相似的方式列出期望、獎勵及未達成時的處置方法

(6).定期評估改善程度,修改對策與計畫
  由於問題行為有輕重緩急之分,每個階段的孩子也各有其重要的學習課題,所以需定期評估目前的作法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調整?隨時發現問題,隨時修改。大部分的問題行為都是日積月累造成的,絕非一天兩天的治療就能解決。因此對於行為治療最重要的是堅持到底,千萬不要因一時的挫敗而放棄。大家態度一致,也是很重要,否則孩子會鑽漏洞,難以堅持。此外,有時也要跳開孩子本身的問題,看這些問題行為的背後是否有其他影響因素促使孩子不得不這樣做?如果父母親教養態度、親子關係、學校壓力等,必先解決這些因素,問題行為才可能真正被改正過來。

三、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是採用行為治療與認知治療的方法,使當事人產生行為、想法和情緒的改變:其中,認知治療方法主要在處理當事人的想法與思考方式,而行為治療方法則是藉由環境的安排以及行為改變技術來處理當事人的行為。此處遇方法主要適用於八歲以上的過動兒童及青少年,由於過動兒具有自我控制方面的困難,認知行為治療可教導兒童自我控制與自我管理的技巧,訓練過動兒透過自我提醒的方式,處理負面的想法與情緒,以增進其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助於改善其衝動性及人際互動。認知行為治療的技巧可以在臨床上應用於過動兒團體及家長團體中,也可以由父母或老師在家裡或學校中使用。認知行為處遇方法的特色為:


1、強調個人內在認知對行為及情緒的影響

  父母師長對過動兒所呈現的種種行為問題的歸因與想法會影響到父母師長對過動兒的情緒反應與因應措施,以及彼此間的互動行為。因此,藉由檢視並改變對過動兒的歸因、想法與互動模式,可以改善孩子的問題。

2、強調自我控制與問題解決

  訓練學生透過對自己說話(內在語言)來引導、調整自己的行為,而達到自我控制、自我調整、作計畫、解決問題等目的。亦即教導學生使用「好方法」來解決問題:
(1).停!什麼問題?

(2).有哪些方法?

(3).哪一個方法最好?

(4).做做看!

(5).行得通


四、親職訓練

  家長的親職訓練和諮商也是治療過動兒的主要模式之一,通常包括三項目標,第一是增加家長對過動兒的認識,其次是持續地督導家長運用認知與行為管理技術,第三是協助家長接受擁有一個過動兒的事實。訓練的效果不只是減少過動兒童的行為問題,對過動兒的其他家人也有正面的效果。

五、感覺統合訓練

  感覺統合理論認為過動兒因腦部問題,常伴有前庭、觸覺、肌肉關節動覺平衡、動作協調的功能性障礙,導致其易分心、煩躁與過動,因而建議利用感覺統合訓練,如俯臥滑行、玩沙、草地打滾等,來幫助過動症狀的改善。其訓練過程包括先透過面談、活動觀察、測驗等方式進行評估;然後、在感覺統合訓練中,先使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或壓抑的狀態正常化,再依正常兒童統合功能發展的過程設計活動,刺激兒童的潛能,幫助大腦進行整合,逐步改善整合功能。如:肢體控制、平衡能力、視覺空間概念以及讀、寫、算等基本學習技巧。除安排訓練外,指導家長一些在家裡可以做的活動,達到訓練效果。雖然感覺統合近年來在台灣頗為盛行,但並非對每個過動兒均有幫助,且其療效尚未得到科學驗證的支持。


學習環境與課業輔導

1、學校的選擇
  儘量選擇班級人數少的幼稚園或小學,否則因老師必需兼顧到大多數孩子的狀況,比較無法容忍及照顧到過動兒的特殊行為。

2、分段學習

  學習與做功課時間不要太長,儘可能分為小段落,十分、十五分就休息一下,或改做其他活動,然後再逐漸延長時間。


3、學習環境

  儘量單純、安靜,減少外界刺激,做功課的房間的設備、布置簡單,玩具拿開,桌上除了書本、文具外,不放任何東西,門窗關著,以免因窗外景物、聲音而分心。


4、上課時間

  上課時候他坐在老師易注意到的地方,並請老師十幾分鐘就讓他擦黑板,發簿子,以減少因無法靜坐而拉前座頭髮、踢鄰座腿等行為產生。若為好幫手,適時鼓勵誇獎,可增強自尊心。

5、家庭教育
  對一個學校功課表現不良的過動兒來說,家庭是安排補充教育最好的地方,可以更具彈性、耐心的方法,達成教育的目的。對於因過狀導致成績不好的孩子,一方面要適時提醒及督促其作息,同時教學不要只限於紙筆的書寫方式,先瞭解孩子能力不足的地方在那裡?父母可自行設計變通的方式,加強他們學習欠佳部份。不要將學校表現不佳的問題帶回家成為家庭問題,施以處罰。這樣一來,除了徒增家庭壓力,降低孩子信心外,對學習成果沒有太大幫助。


6、補習教育

  如果發現孩子有學習上的障礙,可在放學後請個別指導的家教,給予良性補習,儘量不要讓孩子的學習脫離學校進度過多,另一方面也可減少父母督促孩子課業帶來的壓力,與不常的情緒反應



父母應該抱持怎樣的態度? 愛 / 限制 / 運動

1.愛→增強自信心、接納孩子的特質:

  父母當瞭解孩子的能力是不均衡的,是大腦發展的問題,不是故意的搗蛋行為,孩子的身體內彷彿有一個不熄火的引擎在發動著,他們好動、粗心、不專心,並非他們不願或不肯學好,而是有生理的因素,在接納孩子的情況下,父母才能較心平氣和,以智慧的方法來教導小孩,或給予適當的治療。事實上,父母的接納,全面的支持,是過動兒朝向正常發展最大的助力。

  語言下態度方面儘心平氣和、速度慢,一次只吩咐一件事,對於交待的事情最好以簡單清楚的指令重覆提醒,否則會因他們易分心的特性常忘記去做,但切記!不要過度嘮叨,孩子做完成一件事,記得要多多給予讚美。

  過動的孩子並非全然的不好,他還是有他的長處,只是因為無法符合常規的標準,或一般父母的期望而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其實孩子是無辜的,千萬不要讓自己失望的情緒影響了孩子對自己的信心,父母可儘量安排一些活動如游泳、溜冰等一方面滿足其過動需求,並藉著鼓勵、讚美其較擅長的部份,增加自信心,彌補因學業、人際關係上的挫折造成的自卑心態。父母要態度一致互相體諒與支持,千萬不要互相埋怨、怪罪對方,甚至因孩子的存在而造成夫妻感情不和諧。


2.限制→選擇朋友、注意環境安全:
 由於過動兒衝動,不考慮危險,故家庭佈置需避免易碎或危險物品,玩具也要考慮安全性,避免發生意外。經常注意戶外活動空間的安全性。
維持規律生活,替他找活動量不高的朋友,最好一次只跟兩、三人玩,以免加強了其過動衝動的行為。

  功課方面安排一對一的教導方式,彌補過動造成的學習障礙,這些不足的地方是可以慢慢彌補的,不過要較長的時間,千萬不要抱著馬上要看到結果的心態,操之過急,也不要期待或要求太高,部份父母因孩子在團體中不良行為常招致親友鄰居抱怨後,常限制他們外出,以免產生困擾,結果減少與同年齡孩子互動機會,反而更增加了他們人際關係發展的障礙,所以避免過長時間的限制外出,在父母監護之下進行戶外活動是有益的。


3.運動→活動的安排、彌補孩子先天的不足:

  「疏通其過動,而非全面圍堵」,幫助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如出外旅行時,避免因旅途遙遠,孩童無法忍受,可撥放兒歌或童話故事錄音帶,在車上說故事唱歌。晴天多做戶外活動如打球、溜冰、騎腳踏車等;雨天則在家中作安全性高的遊戲如堆積木、傳接球等。要避免安排需要過份專心的靜態活動如彈鋼琴、書法。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太好動,特意安排靜態活動,期望以靜制動,矯正過動本性,殊不知因孩子本身活動量大、不專心,根本無法完成,反而增加了父母及孩子的挫敗感。相反地,一些如柔道跆拳等,因考慮孩子衝動的特質,可能會造成傷害,也不適合。藉著多安排夏令營、教會團體、露營等活動,以加強其社交技巧的訓練,並增加與人相處互動的機會。


參考書目 (出版社/書名/作者)
 遠流: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
 遠流:分心不是我的錯 丁凡 譯

 心理:SOS暫時隔離法 魏美惠 譯
 心理:行為障礙兒童的技巧訓練-父母與治療者指導手冊
                陳信昭、陳碧玲 譯
 心理:最棒的過動兒 何善欣 著

 心理:ADHD學生的教育與輔導 洪儷瑜 著

 皇冠:我愛小麻煩 何善欣 著
 商周文化:不聽話的孩子 何善欣 譯

 新苗文化:解讀敏感/漫不經心的孩子

 新苗文化:解讀叛逆/好動的孩子
 正中書局:過動兒的認識與治療 侯育銘 著
 張老師文化:注意力訓練手冊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過動兒症診斷標準



  根據美國精神疾患診斷標準(DSM-IV),要符合下列症狀、七歲前發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場所 (如:學校、家裡、工作場所),並造成社會、學業、職業功能上的損害,而且又非因其他發展疾患、精神疾病所引起,始能稱之為注意力欠缺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即所謂的「過動症」。俗稱“過動兒”,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



1、注意力不集中

  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工作或遊戲;外界一有什麼聲音或刺激,馬上就被轉移;對於靜態的遊戲則往往無法完成,做功課或遊戲時比較不能注意到細節或常因粗心大意而做錯,而且不能從頭做到尾,對於需要持久集中精神的事如做作業,會逃避或拒絕去做;工作或活動所需的東西,不知放在那裡,嚴重的甚至連每天常規的事也都會忘記。


2、活動量過多

  對他們的評語多是「活潑好動」、「調皮搗蛋」,常常看到的是沒有辦法好好坐在椅子上,不是動手動腳,扭動身體,就是坐立不安,上課時離開座位,跑來跑去,跳上跳下;靜不下來,不能從事靜態活動,有的話很多,常嘰嘰喳喳講個不停。


3、行為衝動

  往往還未聽完問題就回答,常打斷別人的談話或活動,不能乖乖地排隊等候。突然出手碰人,未經他人同意,擅自拿取他人物品,不管是否危險,他想做就做。

不是每一位過動兒都有以上所有症狀,有些孩子的表現以注意力不集中為主,有些則是以活動量多及衝動為主,有些則是同時合併以上三種特性。這些症狀在七歲之前,就已存在,而且會對學業、工作及人際關係上造成不良的影響。


  因為這些特質,過動兒從小就被視為特殊人物,而且怎麼罰都不會改善,這是一組無法用打罵可以矯正的行為。各位父母要有這種體認:即使打死了,他還是一個過動兒;但光用無比的愛心而無適當的行為訓練,過動兒也不會自動「改動歸靜」,反而造成家人與學校的困擾。過動兒需要的是耐性及清楚的規則。



病因是什麼?

  有證據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可能是大腦的細微功能欠佳的結果,特別在大腦前額葉部份。有可能是先天的或後天因素造成。因為這種病變在生化生理的分子層面,所以腦波或電腦斷層檢查都無法檢測出來,不需刻意費時費力去做,其診斷主要由醫師經由病要、臨床表徵及行為表現來確定診斷。



如果不治療,長大了會好嗎?

根據國外研究結果,過動兒成長至青少年後,好動情形逐漸改善,自然寬解約發生在12~20歲之間。三分之一的病童在長大成人後症狀可恢復與正常人一樣,有三分之一的個案因無法適應學校及家庭,而淪為不良少年或發展出反社會行為、情緒障礙或藥物濫用等問題。

這些孩子如果不經治療或特別處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在課業學習、人際關係方面,比較容易造成問題。包括(1)課業學習及表現不理想,(2)人際關係不好,易受同儕排擠,(3)時常遭到父母或老師責罵,缺乏自信,(4)合併續發的親子關係、學校及社會適應不良、學習障礙、及情緒問題。嚴重的個案早期的藥物治療是很重要的,若再配合相關的行為、環境及心理治療,會使藥物的療效及行為的改善,更加長遠與穩定。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常見的壓力反應

面臨壓力,每個人面對壓力後的反應不同,常見的壓力反應為 :

1. 否認、隔離和逃避
2. 憤怒、指責他人
3. 合理化
4. 轉化成為身體症狀
5. 討價還價
6. 過度自責、十分敏感
7. 接受問題/現況,修正目標及方法
8. 自我傷害行為 ,衝動暴力行為

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憂鬱情緒檢測表

  感受自己的心情變化,明瞭自己的生理狀況拒絕憂鬱,迎向陽光。


請依據自己最近這一星期中的情緒和身體的變化,勾選下列最符合的狀況。







1.比以前更容易愛生氣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2. 心情無法放鬆、不舒服 ( 不快樂 )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3.有想哭的感覺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 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4.心情很糟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5.心口悶悶,不順暢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6.睡覺不安穩,睡眠品質不良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7.身體疲倦、懶懶的,很虛脫的感覺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8.胃口不好,吃很少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9.比以往較沒自信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10.心情很煩躁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11.做事總會恍惚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12.總是忘東忘西,事情記不住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13.對任何事都有興趣,提不起勁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14.現在的想法,很愛鑽牛角尖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15.做事動作比以往慢半拍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16.身體不適;頭痛、暈眩、心悸、排便不順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17.認為自己毫無用處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18.,有尋死的想法
□ 沒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爾;一星期至少1~2次 
□ 經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總是;一星期至少5~7次


★分數計:★沒有、很少:0    ★偶爾:1     ★經常:2      ★常常、總是:3
憂鬱指數分曉:
8 分以下:身心都洋溢著快樂因子週遭的人都能感染到你的快樂。應讓你的正面的能量、愉悅情緒更能充分四處散播。

9 -14分:你的現況正處於多重情緒中,除了潛意識裡不自覺的思緒外,身體的舒解活動也是必要的。你的心情,感受美好、愉快的事物更能
            定你情緒,自在的感覺將可重新找回。

15-18分:壓力負荷已到臨界點,焦慮造成的消化系統機能不良。應轉移你所執著的事物,走出戶外,藉由大自然幫助你放鬆心情、活動身體來調
      節你的生理機能,安撫你的煩亂情緒,平靜緊張心情。去除疲勞感,便能更集中精神,活力展現,提高績效。

19-27分:心理、理皆不順心的你情緒的抒發、心情轉換是必需的

28分以上:不由自主的沮喪難過自我的無法掙脫。
ˇ憂鬱指數9分以上者,想要更進一步了解你(妳)的情緒因子嗎?十大情緒量表中,將揭曉你(妳)的情緒開關。除了讓你(妳)
  了解自己的情緒的潛在因子外,可以更目瞭自己的正、負能量。


※此為憂鬱情緒檢測,如果你的憂鬱指數很高,建議您與精神科醫師討論您的狀況。

失眠之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只有在非藥物治療無效時才會開始使用藥物治療。酒精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用來減輕焦慮、安眠之藥物,酒精雖可以縮短入睡時間,但會造成睡眠中斷,早醒等副作用,所以酒精對於睡眠的缺點還是多於優點的。早期的使用的助眠藥物,巴比妥鹽類藥物因長期使用易 發生耐藥性、成癮、及抑制生命中樞等副作用,1950年後逐漸淘汰1950年代發展出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 BZD)為目前使用廣泛的安眠藥,但成癮及其他副作用逐漸受到重視,近年來發展對BZD受體選擇性高之藥物zopiclone(Imovane)zolpidem(Stilnox)zaleplon(Sonata)之新一代安眠藥

目前常用之安眠藥如下:

抗憂鬱劑:

低劑量且鎮靜作用強之抗憂鬱劑被用來治療失眠,如trazodone及三環抗鬱劑之doxepinamitryptylineimipramine(表一)使用低劑量抗鬱劑治療非憂鬱症之失眠患者,其效果、有效劑量、及安全性目前缺乏廣泛性大規模的研究報告,治療上需特別注意到心臟毒性、白天嗜睡、暈眩、及姿勢性低血壓等副作用。


分  類
藥品名
商品名
半衰期(小時)

Triazolopyridine

Trazodone
Mesyrel(50)
9-20

三環抗鬱劑
Doxepin
Amitryptyline
Imipramine
Sinequan(25)
Laroxyl(25)
Tofranil(25)
8-24
8-36
9-20

抗精神病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因有抗組織胺及抗乙醯膽鹼作用,有強的鎮靜作用。若躁動之精神病人,因其失眠是精神症狀引起,所以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一般而言,抗精神病藥物當成安眠藥物不適當,因其副作用強,當成安眠藥對無精神症狀之失眠病人並無好處。嚴重失眠合併憂鬱症狀的病人,可考慮使用低劑量抗精神病藥物當作失眠的輔助性藥物,但目前仍無大規模的研究資料評估安全性及效果。

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s; BZDs)安眠藥:

    BZDs藥物之效果、安全性受到證實,是目前安眠藥之主流。藥物選擇依病人年齡、症狀(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早醒)、藥物動力學(作用時間、半衰期、作用期間、活性代謝物)而定。一般以短效型為首選藥物,可用在入睡困難病人;中效型安眠藥用於淺眠或早醒病人;長效型對白天合併有焦慮症之病患較有幫助。雖然BZDs安全性高,但高劑量、長期使用仍有很多副作用,包括白天嗜睡、反彈性失眠、前行性記憶喪失、 藥物濫用與成癮、及戒斷症狀。
短期、低劑量服用濫用之可能性低;但若長期服用,短、中效藥物在服用1-2週後即會產生藥物耐受性,長期大量吃安眠藥突然停藥也可能會有戒斷症狀(表二)。 
BZDs會抑制呼吸,有肺部疾病之患者需減少劑量小心使用。安眠藥與酒精合併使用,會加強鎮定作用,甚至有呼吸抑制之可能性。

表二、國內常用之苯 二氮平(benzodiapzeine)安眠藥的副作用
分 類
(半衰期)
藥品名

商品名
宿醉感
反彈性
失眠
耐藥性
成癮及
濫用
短效型*

(<6小時)
Brotizolam

Triazolam

Midazolam
Lendormin

Halcion

DormicumLendomin

Halcion

Dormicum

0
0

+++
+++

+++
+++

++
++
中效型**

(6-24小時)
Estazolam

Lorametazepam

Temazepam

FlunitrazepamEstazolam

Lormetazepam

Temazepam

Flunitrazepam
Eurodin

Loramet

Euhypnos

RohypnolEurodin

Loramet

Euhypnos

Rohypnol

+/++
+/++

++/+++
++/+++

++/+++
++/+++

++
++
長效型***

(>24小時)
Flurazepam

Nitrazepam

Nordazepam

DiazepamFlurazepam

Nitrazepam

Nordazepam

Diazepam
Dalmadorm

Mogadom

Calmday

ValiumDalmadorm

Mogadon

Calmday

Valium

+++
+++

0
0

+
+

++
++
0: 無效果; +: 輕微效果; ++: 中等效果; +++: 明顯效果
短效型*:0: 無效果; +:輕微效果; ++:中等效果: +++:明顯效果
短效型*與其他BZDs比較,可能較少有呼吸抑 制之情形;Halcion不建議服用0.25mg以上;慢慢停藥以減少反彈性失眠。



中效型**:劑量增加時,宿醉感更明顯。

長效型***:老人不建議使用,以減少摔倒及骨折之可能。


表三、Benzodiazepines治療失眠的原則
失眠型態
劑量與用法
短暫失眠(transient insomnia)
(約2-3天;如急性壓力或日輪律改變)
1.1- 2夜
2.最小有效劑量
短期失眠(short-term insomnia)
(約3週;如工作、環境之壓力)
1.服藥不超過兩週
2.最小有效劑量
3.可能間歇服藥(intermittent treatment)
長期或慢性失眠(long-term or chronic insomnia)
(如因生理、精神疾 病引起)
1.先治療原發之生 理或精神疾病
2.可能間歇服藥
3.服藥不要超過兩 週
4.最小有效劑量

新一代非苯二氮平(non-benzodiazepine)安眠藥



Zopiclone: 半衰期約5小時,無活性代謝物,Zopiclone半衰期約5小時,無活性代謝物,Zopiclone半衰期約5小時,無活性代謝物,Zopiclone半衰期約5小時,無活性代謝物,作用於腦內GABAA受體,無肌肉鬆弛之作用。對失眠治療效果與BZD相同,睡前服用,類似temazepam及nitrazepam之副作用,會影響隔天認知功能與操作能力。成癮及引起反彈性失眠機會較小,適合短期使用,衛生署列為四級管制藥品。服用後約有5%病人抱怨有早上起床後嘴巴有苦味。


Zolpidem作用快,半衰期短(1.5-2 hrs)。只用於治療失眠,幾乎沒有肌肉鬆弛及抗癲癇作用,長期使用很少能證明產生耐藥性、成癮、及引起反彈性失眠之報告,目前衛生署列入第四級管制藥品,有個案報告指出慢性濫用、耐藥性、及戒斷症狀,使用上仍建議短期服用。睡前服用,隔天認知功能與操作能力不受影響。對患有肺部慢性疾病之病人,服藥後,呼吸功能不受影響,但仍須小心。10mg zolpidem效果與0.25mg triazolam相當,老人及有肝病者減量服用。常見副作用:頭暈、頭昏眼花、想睡、頭痛、腸胃不適,與劑量有關。

Zaleplon: Zaleplo吸收快,半衰期0.9-1.1小時,無主要之活性代謝物,10mg的效果相當於triazolam 0.25mg。





表四、 非苯二氮平(non-benzodiapzeine)安 眠藥的副作用
學名
商品名
結合受體
半衰期
(小時)
副作用
劑量
(mg)
Cyclopyrrolone

  Zopiclone


Imovane(7.5)


BZ1(ω1)

BZ2(ω2)


5

苦味(3.6%)

口乾(1.6%)
早晨起不來(1.3%)
想睡(0.5%)
7.5-15


Imidazopyridine

  Zolpidem
Stilnox(10)


BZ1(ω1)

1.5-2.4

想睡(5%)

頭暈(5%)
腸胃不適(4%)
頭痛(3%)
10-20

Pyrazolopyrimidine

  Zaleplon

BZ1(ω1)

0.9-1.1

頭暈

頭痛
想睡
10-20

 其他幫助入眠之藥物:

抗組織胺(如Vena)原用來抗過敏及當感冒藥,有很強之鎮靜作用,雖服用後有白天想睡、精神運動功能受損、及抗乙醯膽鹼等副作用,用來當安眠藥亦十分廣泛。另外有人飲酒幫助睡眠,但酒容易出現濫用問題,喝酒後反而增加清醒次數,對睡眠品質並無幫助。其他如黑色素(melatonin),是松果體分泌之激素,人體睡前1-2小 時,濃度會增加10-50倍,但其效果及安全性均未被仔細研究。

結論:

    安眠藥物種類繁多,用藥時須遵守幾個要點:

1.  先對病人仔細評估
2.  所有安眠藥只是短期使用(7~10 天)
3.  長期使用安眠藥無必要,不可用藥超 過一個月
4.  若服藥超過兩週仍未改善,可能合併 有其他精神科或內科疾病
5.  開安眠藥給酒癮或藥癮病患,只短期 使用、嚴格管制
6.  告知病人安眠藥之優點及危險,只能 短期及自己使用
7.  短期少量用藥以避免心理或生理依賴
8.  失眠合併有疼痛之病人,不可開立安 眠藥
9.  對病人之安眠藥使用史需清楚
10.
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老年癡呆症之病人,開立安眠藥需特別  小心。
幾乎每個人都有失眠經驗,但慢性失眠最主要原因還是與精神科有關,最忌亂吃藥,應求助精神科專科醫師評估與治療,才是對健康最好的方 法。
(摘自高雄醫師會誌 2001;10;13-17.)

孕婦抗憂鬱藥物治療


孕婦用抗憂鬱藥 胎兒易患肺高血壓

中廣 更 新日期:2010/05/16 15:35
英國藥物管理機構警告,孕婦吃抗憂鬱藥, 孩子比較容易得肺高血壓。
英國藥物管理局說,抗憂鬱藥會影響胎兒。 很多媽媽懷孕期間吃了抗憂鬱藥生下的孩子會有慢性肺高血壓的症狀。大約每一千個新生兒會有五個得到這種疾病。一般新生兒患肺高血壓的比例是千分之二,因此 他們要求醫生不要給孕婦開抗憂鬱藥,尤其是含有「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的抗憂鬱藥。
藥物管理局將要求藥廠在使用說明和包裝上,註記孕婦忌服的警語。

很多人並不知 道,SSRI(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是一種致畸胎物質,主要是因為這類藥物會通過胎盤,因而影響到胎兒。根據臨床研究,Sertraline 及Paroxetine這兩種藥物被發現與新生兒先天異常有關,特別是心臟的中隔缺損。某些研究結果也發現,SSRI與新生兒的併發症發生有明顯的關連, 例如新生兒戒斷症狀:在2003年11月,有文獻指出93個關於母親服用SSRI導致新生兒產生癲癇或戒斷症狀的狀況,因此建議母親若被診斷有精神疾病, 也應避免開立這類藥物。
此外,孕婦服用SSRI還容易造成胎兒持續性 的肺高血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2006年 7月19日提到哺乳的母親若服用SSRI,必須要和開藥的醫師詳細討論。
 Maciag D, Simpson KL, Coppinger D, et al. (January 2006). "Neonatal antidepressant exposure has lasting effects on behavior and serotonin circuitry".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1 (1): 47–57. doi:10.1038/sj.npp.1300823. PMID 16012532. 
最近英國藥物管理局針對懷孕婦女提出警告:孕婦服用SSRI,胎兒罹患肺高血壓的機率比不服用 SSRI的孕婦生出肺高血壓的危險性提高兩倍半,另外的研究的相關危險性更高達六倍,因此FDA也有類似的呼籲:
FDA Public Health Advisory - Treatment Challenges of Depression in Pregnancy
針對懷孕的婦女,醫師為胎兒安全起見,應該避開這類抗憂鬱劑。日前我在某電視節目看到有些用藥積極的 醫師,只要媽媽過去有憂鬱病史或者懷孕後,情緒稍微低落甚至有些情緒不穩,她的作法就是積極的開上抗憂鬱劑來預防懷孕及產後憂鬱,對照上述的資料,這種積 極用藥的治療還蠻普遍的,但多數懷孕的婦女或者哺乳的媽媽並不瞭解藥物潛在的副作用及危險性,著實令人擔心。
最後還是要鄭重提醒大家:已經服用精神藥物的人,千萬不能自行斷藥或者自行減藥,因為藥物戒斷反應只 會讓原來服藥的人更不適及恐慌。減藥務必在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的監督及建議下來進行才能減少戒斷反應發生的可能性。

失眠治療藥物 Zaleplon

Zaleplon和zolpidem(商品名為使帝諾斯)都是新一代的安眠藥。主要針對入睡困難型的失眠患者。
此藥物的半衰期短,不會影響睡眠結構,短期使用(少於一個月)並不會有生理上依賴或反彈性失眠的問題。
因此藥物的藥效較短,早上醒來不會有頭暈的副作用。
Zaleplon 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產生幻覺,異常行為,白天嗜睡,輕微頭痛,或是作惡夢等。但出現副作用的機率與個人體質有關。
服用此類藥物治療失眠,能需搭配良好的睡眠習慣,以避免心理上對此類藥物的習慣性。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自律神經失調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該如何治療?

1. 藥物治療:請與醫師指導藥物治療之細節。
2. 心理治療:和心理治療師討論自己的情緒困擾、挫折及心理衝突,逐漸可以了解自己的各種情緒反應。

3. 行為治療:某些人的焦慮和情境有關,可以用行為治療來幫助。
4. 肌肉放鬆法:透過認知治療的訓練,教導認識身體各部位肌肉的放鬆程度以減輕壓力感或增強承受能力。

5. 生理回饋治療:利用儀器,學習並找到讓自己身體放鬆的技巧。

腹式呼吸

每天隨時隨地都可以做這樣的呼吸練習,特別是緊張或是睡覺前躺在床上的時候,對於降低焦慮感和幫助入睡都有幫助的。

作法為先將注意力集中在腹部.可以把手輕輕放在肚上子上輔助.感覺吸氣時肚子變大,吐氣時肚子變小,如此就靠腹腔的呼吸運動.而胸部則不需出力。至於吸氣及吐氣的頻率,則因人而異,原則上吸氣與吐氣的時間越長越好。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範圍非常廣泛
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可能症狀 (以下依器官別,分別列出)



。精神症狀:不安感、焦躁不安、心情鬱悶、記憶力衰退。


。全身症狀:全身無力、容易疲勞、暈眩、站起來時頭昏眼花、思路不清晰、


食慾不振、失眠、微燒。


。頭:頭痛、頭暈


。眼:眼睛疲勞、眼睛乾澀


。耳:耳鳴、感到阻塞不通


。口:口渴


。喉:感覺有異物、壓迫感、感到阻塞不通


。手、手腕:發冷、發麻、疼痛


。腳:發冷、發麻、發熱


。肌肉、關節:脖子、肩膀僵硬或酸痛、背部及腰部疼痛


。皮膚:皮膚乾燥、發癢、出汗


。生殖器:冷感症、性交不適、經痛


。呼吸系統:呼吸困難、難受、堵塞感、過度換氣症狀


。消化系統:噁心、便秘、腹瀉、腹脹


。泌尿系統:頻尿、殘尿感


。心血管系統:心悸、胸痛、胸悶

自律神經功能簡介

維持人體內在環境穩定有兩大系統,一個是自律神經系統,另一個是內分泌系統。這兩個系統互相幫忙,也互相制衡,重要的是他們是無法由大腦意志控制其運作的。
其中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他們共同控制呼吸、心跳、胃腸、泌尿生殖、排汗、體溫....等功能,也就是說包括呼吸系統、心臟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體溫的維持....等,都是自律神經負責管理。雖然由「自律神經」字面上的意義,可知道它可自行管理,而不必經由負責智能統籌的大腦下達指示,但它卻也接受大腦中的額葉、邊緣組織,以及下視丘等部位的協調。因此,人們的意識狀態和情緒,均會影響自律神經之運作。所以自律神經系統雖然無法由大腦意志所控制其運作,卻會因大腦活動影響自律神經的協調性。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良好的睡眠習慣

1. 規律的睡眠作息,每日按時上床入睡及起床。

2. 不要強迫自己入睡,如果躺在床上超過三十分鐘仍然睡不著,就起床做些溫和的活動,直到想睡了再上床。

3. 床是用來睡覺的,白天不要躺床,只有在晚上想睡得時候才上床睡覺。
避免使用床或臥房為其他睡眠的活動場所,如看電視、打電話、討論事情。

4. 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適當室溫、燈光、少噪音及舒適床墊。

5.  晚餐後勿喝咖啡、茶、可樂、酒及抽煙。

6.  為了避免夜間頻尿而起床上廁所,影響到睡眠,最好晚餐後少喝水及飲料。

7.  睡前之小點心有助睡眠,但不宜吃太飽。

8. 每日應規律運動,睡前宜做溫和及放鬆身心之活動,如泡熱水澡、肌肉鬆弛及呼吸運動,但睡前不要劇烈活動,反而影響睡眠。

9. 利用肌肉放鬆訓練、自我催眠訓練(可請教精神科或心理醫師)均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及失眠問題。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失眠的原因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調查,全台灣幾乎每五人當中就有一個是慢性失眠患者。慢性失眠病人的病程大多很長,即使失眠的嚴重程度時好時壞,失眠症狀復發的比例非常高。

長期失眠問題,常因為其他焦慮症或是情緒問題所造成,需要同時治療焦慮或情緒問題,才算是根本性地治療失眠問題。如果長期睡眠不足,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發生比例增加。

失眠的原因可分為:
  • 精神疾病所造成的失眠:
焦慮、憂鬱、適應障礙常是失眠的主因,而內因性的嚴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也常造成失眠。
  • 身體疾病所造成的失眠:
很多身體疾病會影響睡眠,最常見的是疼痛,如頭痛、胃痛、心絞痛、關節痛等,這些疼痛性的疾病常讓病人痛得睡不著,或半夜痛醒。心臟衰竭、呼吸道疾病、肥胖的病人則常因呼吸困難而醒來。甲狀腺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巴金氏症等疾病也常伴隨失眠。另外某些特殊的睡眠疾病,如睡眠呼吸暫停症也是以失眠為主要表現。
  • 藥物引起的失眠:

    藥物或食物亦會造成失眠,常見的如酒精、含咖啡因的飲料、呼吸道擴張劑、類固醇、某些降血壓藥等。
  • 原發性失眠:

    除了前述諸多因素外,有些人的失眠是找不出任何原因的,這一類稱之「原發性失眠」。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大概是門診病人中最常見的困擾。但何謂睡眠障礙呢?
  • 失眠:難以入睡、睡眠中斷、睡得太短、早醒、睡醒後覺得沒睡夠睡眠品質不好。

  • 嗜睡:睡得太多,睡眠時數足夠,但該清醒時嗜睡,例如「睡眠暫停呼吸症」的患者。

  • 睡醒週期失調:常見於搭飛機國際旅行所產生的時差,導致失眠。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對睡眠障礙定義,包括兩個要點:(1)連續睡眠障礙時間長達一個月以上 (2)睡眠障礙的程度足以造成主觀的疲累、焦慮或客觀的工作效率下降、角色功能損傷。

美國國家健康組織把失眠症依病程時間的長短分為短暫性失眠(短於1星期)、短期性失眠(1-3星期)及長期性失眠(長於3星期),

如果您已經出現睡眠障礙,建議您可與醫師討論睡眠障礙的原因及早治療。

主治項目

  • 失眠
  • 焦慮
  • 憂鬱
  • 恐慌症
  • 自律神經失調
  • 飲食障礙
  • 老年失智
  • 精神分裂症
  • 躁鬱症
  • 藥酒癮
  • 適應障礙
  • 小兒過動症